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指标综合分析报告(2024-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从使用状况、可获得性、质量等多个方面反映综合金融发展情况。从2024年综合指标数据及相关情况看,报告显示,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提升金融综合发展质量和效率。金融业在加大普惠信贷支持、完善普惠保险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普惠金融将在延续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口岸,持续加大对私营部门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对大群体的经营担保贷款。指出,将呈现出助学贷款政策进一步优化、银行支付账户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广度和广度持续提升、综合保险产品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等几个新特点。比如,2024年,金融体系将强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金融保障,扩大首付贷款规模,新增残疾人、退伍军人、刑满释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10大类首付贷款对象。目前,担保贷款的上限个人创业30万元,企业担保贷款400万元。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完善专业化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持续推进随时借、还款,满足家政服务业等行业企业灵活的金融需求。保险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是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保险费率为每人4044.86元,比上年上涨11.26%,比上年上涨约2个点。保险深度为4.22%,较上年稳步提升。近 4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拥有保险产品和服务。 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综合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出台意见,指导保险业完善综合保险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对特定行业、特定风险人群的保障。报告称,一年来,一些创新做法在全国多地蓬勃发展,有效填补了特定风险人群保障的空白和不足。例如,福建省推出了新兴产业综合保险计划,结合炎热地区的气候特点,将中暑责任保险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满足了特定风险人群的保障需求。广东省积极组织实施在线运输、保洁服务、直播、送餐等新兴行业工伤事故保障试点,实行差别化保险保障。并根据不同行业的风险特征和劳动保护需求增加责任。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价、提质。报告分析了下一步举措,明确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提升民营小微企业。推动金融服务“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普惠金融增量、扩覆盖、降价格、提质量。一是优化综合货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大型集团等综合性行业的贷款力度,促进金融总量稳中有降。商业实体的社会成本。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成效评价机制,强化成果运用。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优质贷款。罕见地,通过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设施农业等,考虑到当前的发展状况。三是加强和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充分发挥本土主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保险等多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特色经营,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es.同时,整合优化核心金融服务。通过监督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拓展,重点关注边远农村和金融服务地区。加强综合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着力补齐新就业岗位、专业职业、新公民等特定风险群体保障的差距和不足。最后,完善支持机制。依法扩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范围,推动金融领域非信用信息同业交换,完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持续加强平台推广应用,提高中小微企业网上融资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记者徐玉鹏)
(编辑:M.阿鑫)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 AND这是作者的个人意见。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